東莞首個“創客聯盟”奮斗史:忐忑問世 跌宕發展
作為東莞首個“創客聯盟”,常平科技園在租金方面給予該企業減免。孫俊杰 攝
打開微信,關注東莞市創客聯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客聯盟”)的公眾號,系統就會彈出一段話:“親,你好呀!你不知道,我差一點就放棄了,還好,你來了。3D打印,讓你我一起走進光怪陸離的另一世界。”
很多人并不知道,這看似輕松詼諧的話,卻是東莞首家“創客聯盟”一路摸爬滾打的成長寫照。
近日,創客聯盟創始人陳晶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稱,一路走來,有擔憂,有質疑,有挑戰,也有欣喜,“盡管目前壓力仍然不小,但行業前景在召喚,今天一切的努力,終會是值得的。”
今年4月18日下午,省委書記胡春華到常平科技園調研,充分肯定了常平科技園以“三舊”資源高效用于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在走訪位于園區內的創客聯盟時,胡春華關切地詢問了陳晶關于創客聯盟創辦的初衷以及營利模式,并鼓勵她進一步做大做強。
忐忑問世
投入逾百萬探路創客平臺
“當時決定做創客聯盟時,不少身邊的朋友表示擔憂,但我看好這行業前景,咬咬牙就做了。”
——創客聯盟創始人 陳晶
2005年前后,從事模具行業的陳晶開始接觸3D打印,她發現一臺3D打印設備在打模的過程中,可以代替很多位工人的勞作。因此,她十分看好這項科技,認為它將具有廣闊前景。
于是,陳晶和丈夫在常平成立了一家3D打印公司,雖然公司規模不大,但也發展得有聲有色。
2013年,陳晶在多年的經營中發現:有些企業急需一些產品與技術方面的創新建議,但找尋創意卻費時費力;而分布各地的設計師或有創意的人們,卻無處施展。
陳晶心想,是不是可以搭建一個平臺,讓需求者與創意者進行對接,然后通過3D打印技術,讓創意迅速落地成型。
有了這樣的念頭后,陳晶便開始著手準備。然而,做東莞創客平臺的開路人,過程并不容易。
陳晶的大膽想法受到身邊朋友的擔心和質疑:“這個領域的風險還是太大了,你想清楚了嗎?”“做互聯網的產品,后續的資金投入會非常大,你承受得了么?”
“當時只有老公還支持我,他說‘這領域聽上去有點意思’。”陳晶說,但她認準了這條路,不為外界所動,籌集了100萬元的資金,再加上朋友們的一部分注資,2014年開始,他們就在常平橋瀝工業區里辦起了東莞市創客聯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一般認為,“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指的是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是創新2.0模式(指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在設計制造領域的典型表現。
而陳晶說,她打造的創客聯盟,是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應用領域。融合從創意、設計到制造的用戶創新環境。創客就是一群玩創新的人。因此,她的創客聯盟英文就叫“makerlm”。
后來,在一次科技展會上,常平鎮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對創客聯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于是邀請創客聯盟進駐常平科技園,并給予幾年的免租期。
這也是常平科技園引入的東莞市唯一“創客聯盟”。
對于創客聯盟進駐常平科技園,常平鎮委書記黃慶輝也寄予了厚望,他期待“創客聯盟”通過開展創業沙龍、創業專家論壇、組建創業項目團隊進行創業實踐等活動,為大學生創業基地(創業苗圃)篩選優質項目,進而提高項目成活率。
跌宕發展
遭遇幾個月沒訂單的煎熬
創客聯盟創辦初期壓力很大,曾經連續幾個月沒有一個訂單。
——創客聯盟客服 鄧秀竹
7月24日上午,創客聯盟的文員鄧秀竹像往常一樣處理一些客戶咨詢,位于虎門的一家企業通過網站發來了訂單,該公司需要訂做一批電動車模型,作為員工節日福利。
“這一訂單的總費用有9000多元,這也是創客聯盟成立至今收到的單筆金額最高的訂單。”鄧秀竹說,她從去年11月加入公司后,就一直從事客服工作。公司起步初期,平臺剛搭建好,客戶群體仍在培養,壓力比較大,曾經連續兩三個月沒有接過一張單。
而在陳晶心中,她永遠也不會忘記,創客聯盟剛成立時,辦公場所只有60平方米左右,而且還處于常平橋瀝工業區老廠房的層層包圍之中。
隨著3D打印技術在模具等行業中的應用,有力地推動了東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因此也得到了東莞市的高度重視。2014年初,東莞就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扶持3D打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當年舉行的中國(東莞)“智谷杯”3D打印創意設計大賽新聞發布會上,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政府會在技術層面對3D打印技術進行關注和支持。
在陳晶看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許多傳統行業需要將創意落地的3D打印需求在迅猛增加。但對許多3D打印企業而言,他們卻很少會去接零碎的小單子。偶有成交,企業與創意者中間必須經過繁瑣的對接流程,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但通過創客聯盟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將各種創意和需求集中起來,然后批量化地提供給合作的3D打印企業,進而整合優化產業鏈條的發展,讓3D打印不斷走向市場。”
經過一番努力,陳晶及她的團隊也陸續獲得外界的關注。2014年12月6日,創客聯盟迎來了自己精彩亮相的機會,公司團隊參與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中國規模最大的創新型成長企業投資選拔大賽),挺進了黑馬大賽年度50強,創意項目還斬獲黑馬大賽—電商消費行業第二名。
好消息紛至沓來。創客聯盟網站上線4個多月后,在沒有任何營銷費用的情況下,已經吸引了1700名會員和設計師入駐,移動端的關注數量超過2萬,還有60多款創意商品委托網站在線銷售。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知名設計師張子裕,目前就是創客聯盟的合作設計師之一。不久前,他委托創客聯盟平臺幫他把一個父親節胸章的創意落地。張子裕說,把他吸引到創客聯盟來下單的原因,正是由于這個平臺的開放性、豐富性和便捷性。
創客聯盟穩步上軌更增加了陳晶的信心。她說,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三年后,創客聯盟將可以匯聚25萬名工業設計師和150萬名用戶,屆時將有望產生375萬件個性化商品,保守估計營收可達數億元。
挑戰仍在
挑戰仍在
期待政府能給予更多扶持
常平將建設“創客”聯盟電商產業集聚,支持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
——常平鎮委書記 黃慶輝
盡管創客聯盟當前發展有聲有色,但在陳晶心里,如何吸引人才與融資,仍然是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挑戰。
早年曾在深圳打工的陳晶說,創客聯盟創辦初期,不少朋友建議她把公司落地在深圳,在招人及融資方面會有很多便利。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陳晶對朋友的建議愈發有感觸。她說,深圳作為創新之都及繁華的一線大都市,匯聚了各行各業眾多優秀的人才,企業想找什么樣的人才,可選擇面非常廣,哪怕你所招聘的人員不理想,重新“換血”的成本也不高。
“但在常平,發出招聘啟事后,應聘者寥寥,可選擇的余地很小。”陳晶說,作為扎根常平的創客公司,給員工開的工資,得達到深圳同類型公司的1.5倍左右,才對新人有吸引力,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公司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作為東莞首個創客聯盟,前期盡管有地方政府的一些扶持。但十幾名員工平均每人每月6000元左右的工資,一年好幾萬元的寬帶費用,再加上各種其它開支,仍令陳晶倍感壓力。
“自從搞創客聯盟以來,一直有風投與我們接觸,想對我們進行投資,但因為創客在東莞屬于新生事物,風投持有明顯的保留態度,”陳晶說,一些風投公司負責人直接告訴她,希望她能把公司搬到深圳的一些科技園里,這樣的話,風投公司可以很快給予資金扶持。
盡管利好誘人,但陳晶考慮的顯然不只上述內容。陳晶說,由于行業屬性的限制,創客類企業成立初期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創客聯盟在內的很多公司,前期主要還是打基礎和培養用戶群,并無正常盈利的渠道。
因此,在陳晶看來,地方政府應該在資源方面給予創客類企業更多的扶持。比方說在場地、租金、寬帶收費以及展會聯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優惠和協助,讓新生的創客類企業能夠在本土扎根,并迅速發展壯大。“在全市層面,是否可以引入一些互聯網項目進行發展,著力提升東莞互聯網行業和創客類行業的基礎和話語權。”
而常平鎮也正著力通過制定新的措施來扶持企業發展。
據常平鎮委書記黃慶輝介紹,該鎮政府正著力建設“創客”聯盟電商產業集聚,并以科技新城和舊城區擬改造的創客社區為主平臺,承接一批孵化器項目,使之成為培育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發源地。“與此同時,政府會發揮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吸引、鼓勵社會資金向科技創新傾斜,探索建立以政府設立的種子基金為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為主體、銀行風險共擔為保障的融資模式,破解創客類等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黃慶輝說,在此基礎上,常平還將引進優質科技服務資源,建立健全有利于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完善技術交易市場等,為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服務。在上述利好的推動下,創客聯盟有望迎來更多的融資機會。
“盡管創客行業前景看好,我們也屬于喝頭啖湯,但企業生存也要適應商業規則,對我們而言,目前生存下去才是正道。”陳晶說,今年以來陸續有風投公司來考察,但公司對資金的進入也很謹慎,她更希望聯手既有資金又有資源的合作伙伴,一起將創客聯盟做大做強。
陳晶說,夢一直都在,盡管過程曲折,但會堅持走下去。
創客聯盟都有哪些小伙伴?
詳見AⅡ02版〉〉
策劃:雷賢輝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方鎮彬
南方網原文鏈接 http://tech.southcn.com/t/2015-07/28/content_129429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