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食品打印業漸成氣候,從此我們將擁有哆啦A夢般神奇,只要食物在你頭腦中有雛形,那么下一秒鐘,它將會變上你的桌面。
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對吃背后的科技應當有所掌握。譬如想讓黑米糕的香軟蓬松該使用幾分的火候,新姜如何與葷腥碰撞出撲鼻的濃香?哎呀,說著說著口水就留下來了。當然上述既可以是口述的做菜過程,亦可能是神奇地化學反應。但我們今天關心的是,近年來高燒不退的一個科技新貴——3D打印食品,以及它涉足餐飲行業的前景。
下圖為3D打印人像奧利奧餅干:
首先,有兩則最新消息告訴各位:一、全球第三屆3D食品打印大會已于近日在荷蘭芬洛市召開;二、全球首家3D食品打印館Food Ink即將開始全球快閃旅程(這里的快閃,指的是在某地突然開店、短暫經營后又迅速離開的營銷方式,短期內可為品牌聚攏大量人氣),一定要了解喲,這個對新新人類的吃貨具有致命的誘惑力。
我們來了解一下主角,byFlow時年不過兩歲,但卻已憑借自主研發的便攜式多材料3D打印機Focus成了業界新星。據悉,Focus 尺寸非常小巧,只有一般公文包那么大;而且,由于采用了可更換式擠出機,它可以勝任包括金屬、陶瓷甚至食物等材料在內的打印。今年年初,byFlow正式攜Focus登陸英國,成立了全球首家3D打印餐館Food Ink。目 前,Food Ink算是剛過滿月,可人家就要開始全球巡演了!
說起來3D食品打印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但誕生數年來卻一直滯留在小眾試用甚至私人訂制階段。如今,它的深閨修煉似乎已經告一段落,遂借著Food Ink的拋頭露面釋放了一枚信號彈:3D食品打印要邁向普及化了;而未來,它的目標是產業化,甚至全球化。
下圖為3D打印甜點:
這可不是不自量力。將來在快速食品生產行業,3D打印一定會占據半壁江山。
那么3D打印與傳統餐飲業相比,孰優孰劣呢?
一、與現有速食加工方式相比,3D打印的食品可在一臺機器上完成從原料到成品或半成品的全過程,可以最大程度地規避模具和流水線的使用,從而大大節省廠房空間和設備成本,一來有利于企業本身,二來可為國家節省大量土地和礦產資源。
二、3D打印技術能夠利用新型食材,有助改善全球性的食品短缺及環境污染。
三、3D打印技術能輕松調配出營養配比更科學的食品,滿足特定人群的營養需求。
當然,作為衣食住行四大民生主角中的餐飲業發展到今天少說也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食物在人類與火的手中歷經世紀更迭,雖然仍脫不開煎、炒、烤、煮、炸這幾種方式,但依舊有無數的搭配和變化尚未被發現,3D打印作為上述方式的一種補充,能提供的食物在形式上十分有限(譬如湯與酒,能打印嗎?),而人類的餐桌是充滿人情味的。
下圖為3D打印食品:
譬如,感情的聯絡多在餐桌上完成。試想一下,闊別十年再相逢后,一友愿為你“夜雨剪春韭,新炊 間黃粱”,一友愿為你打印出一桌奇巧玩意兒,你更愿與誰把酒共飲?再譬如,“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故國的味道”也是靠傳統餐飲業來傳承的。它們固若金湯地根植于人心中,完全還原有時尚是一種奢望,遑論取而代之了。3D打印若要立足餐飲業,就要先給予食客原有的味蕾以最大的尊重,然后才能再為他們創造一種新的飲食習慣。就好像肯德基,它的全球化之所以成功,不外乎它肯花時間去摸索各國居民的飲食習慣。在中國大陸推油條豆漿,在香港推家鄉雞皇飯,在德國推熔巖蛋糕……總之,牛氣如它,也是在與各國鄉 味和平共處的前提下,才成功地同化了億萬食客的胃。未來的3D食品打印業,恐怕不能免俗。
最后,食品打印歸根結底還是做飯形式的一種,如果面對的是嬰兒等特殊人群,色香味不必太考究,可如果面 對的是普通人群,最后的成敗還得由“食驗”豐富的大廚掌控。也就是說,3D食品打印不會讓廚師失業,相反 ,它會先催生出新派廚師,然后再乖乖臣服在這些廚師手下任其擺布。這一點Food Ink已經給出了先兆——它目前提供的美食都出自米其林大廚之手。
最后做個總結,3D食品打印業的出現,是為了更好的補足規模化食品生產現有手段的不足,以及滿足個性化食品生產的需求, 但不是為了挑戰甚至取代傳統餐飲業。因為傳統餐飲業本身也是堅不可破的,它可以被增添但不可以被推翻。
對于將要全球巡游的3D打印餐館市場表現如何?讓我們持續關注。
本文由e鍵打印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www.autoairbag.cn
e鍵打印(www.autoairbag.cn)專注企業級3D打印服務(個人也可打印),是一個3D打印平臺,無論你我還是他,都能在上面進行3D打印的3D打印服務平臺。也可以動動手指,掃描關注我們e鍵打印官方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