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山東省歷城區郭店中學作為一所鄉村中學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一所鄉村中學為何能夠力壓群雄獲此殊榮呢?韓斌校長向大伙介紹:“別看我們是來自鄉村的一所中學,我們學校3D打印設計小組和網頁制作小組可都獲了大獎呢”。
開展社團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現自己的想法
“這是我花了6個多小時用3D打印機打出的獅子。”一名初中部同學向大家介紹新鮮出爐的設計作品。隨后,記者在郭店中學實驗室看到了一臺20公分高、15公分寬,像顯微鏡大小的桌面級3D打印機。
據悉,郭店中學近幾年大力開展各項社團活動,目前已經建立了多個藝術、信息、社會實踐等活動社團,在前不久山東省電教館公布的2014年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獲獎名單,在初中組3D創意設計項目中,兩件學生作品《概念水面船之求生艙》和《概念水面船之雙動力概念船》分獲榮獲了山東省一等獎和二等獎。去年,學校還給學生們配備了3D打印機,在信息技術老師孟琳的帶領下學校還為學生成立了“孟琳3D設計小組”。
據孟琳介紹,初到郭店中學的時候,在了解到學校已經有了網頁制作、flash動畫、電子報刊等三大電腦制作活動小組之后就萌生了創建3D設計小組的想法。”在與學校領導溝通后“孟琳3D設計小組”就正式成立了。自從3D打印設計小組成立后,學生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就跑到辦公室問他關于3D打印機如何使用等問題。新鮮事物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在孟琳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如何使用3D打印機,并設計制作了眾多優秀的作品。
用3D打印技術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
在與學生進行3D打印設計活動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不順利的事情,比如因為剛開始不懂得3D打印機的一些使用方法造成了打印出錯的情況。后來經過大家一點點核對軟件數據最終順利的把3d軟件中的圖像變為了3D實體物體。可以說3D打印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既是學生動手,動腦思考的培養過程也是對他的一個學習過程。
學生段逸文原先用3Dmax軟件設計出了一個飛機,想打印出來。一般3D打印需要較長時間,老師和段逸文都紛紛去上課了,沒想到的是,等到他們想來看效果時,卻發現打印出來的不是飛機的樣子,而是一堆已經被融化且拉絲的打印材料,像一堆亂麻一樣堆砌在打印盤上。只有飛機的一個底座打印出來了,其他的部位都沒有打印出來。后來,孟琳和學生一起檢查機器,找原因。“原來設計的物體必須有一定厚度,不能低于2mm。”孟琳說,這就是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區別,這一次的失敗打印也給他和學生都上了一課。在一點點的摸索中,如今學生都能將自己設計的東西,打印成實物。近期,孟琳制作了可延伸的插座,花了1天的時間將其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并帶著作品參加了歷城區的科技創新比賽。
歷城區電教站已逐步為鄉鎮中學配上了3D打印機,讓農村娃在學校里就能接觸到“新潮”的技術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