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創客聯盟www.makerlm.com
人們的實踐活動和動物的本能活動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們的實踐活動都是有意識在支配著的,因而是一種自覺的活動。這不僅表現在人們每一次實踐活動都有著特定的目的性,而且表現在人們從事實踐活動,創造或制造某一新事物時都先形成關于這個新事物的觀念。密封建造蜂房的本領使許多人間的建筑師自愧不如。但是,蹩腳的建筑師也要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多,因為他在用蜂蠟建造蜂房以前,已經在頭腦中用觀念把它建造起來了。造機器先畫圖紙,蓋大樓要有藍圖。這是人們實踐的一大特點,也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突出表現。
但是,如果認識僅停留于此,得出“觀念創造現實”的結論,那就滑向了唯心主義。實際上,許多唯心主義哲學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大作文章,片面地強調并抽象地發展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得出“思維決定存在” 的荒謬結論 。我們說唯心主義是錯誤,并不在于它承認人們創造新事物時要先形成觀念,而在于它把觀念看成是第一性的,是決定存在的。唯心主義哲學只片面地強調觀念的重要性,卻往往不能提出或錯誤地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觀念是從哪里來的?”辯證唯物主義比唯心主義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承認觀念的重要性,又提出并正確回答了觀念的來源這個問題。
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觀念不是第一性的、決定的東西,而是第二性的、被決定的東西。觀念有它的起源,它只能來源于客觀存在。這樣,辯證唯物主義在觀念與現實的關系問題上既堅持了反映論原則,又堅持了能動性原則,并在實踐基礎上把二者統一起來,科學地說明了觀念的起源、觀念的發展以及觀念的作用等一系列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kerlm.com創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