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陰雨彌漫潮氣蓬勃的3月18日下午,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從四面八方慕名 而來,與會者80%以上為企業高管或相關負責人,他們都想了解互聯網如何與制造業共贏發展,他們也想從兩個大咖嘉賓的成功經驗找到這一問題的答案。
現場深度解讀互聯網與制造那些事兒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 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眾所周知,東莞被譽為“世界工廠”,制造業發達居全國前列,然而面對互聯網發展的沖擊,東莞制 造業該何處何從?這也是很多傳統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次由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主辦、e鍵打印——互聯網3D打印云平臺協辦的“互聯網+制造業干貨分享會”,正是為廣大需要轉型的業主建言獻策,通過與會嘉賓分享自己在實干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用案例讓聽眾掌握互聯網轉型升級的方法論、形成互聯網轉型的思維模式。
大咖云集嘉賓干貨滿滿
活動舉辦的時間是在周五下午三點開始,分享時長為兩個小時,活動期間東莞整個都籠罩在濕噠噠是回南天陰影下。雖然很多網上報名的觀眾,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如約來聽課。但是,活動現場還是還來很多觀眾。據活動方介紹,觀眾來參加此次分享主要原因是奔著兩位大咖嘉賓為來。因為他們的分享,一定有觀眾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了解得不夠深入的已有知識。
作為連續創業者,黃海華職場導航創始人,2014年從傳統線下招聘行業轉型互聯網,成功融資3000萬,企業在兩年時間新三板上市。對于自己創業的經過,嘉賓黃海華在分享會現場坦言,自己在創業初期,當時企業租住在公寓樓里,招聘一位技術工作者的時候,應聘者是手握已經按下的110手機來應聘,如果發生任何意外就直接按下撥通鍵。而從一個連續4個月開不出工資的創業初期發展壯大至新三板上市,新華社成為公司股東。這些改變就在這兩年時間里發生改變。對于自己從傳統企業轉型的原因,黃海華先生坦言,自己是在危機 中尋找發展。互聯網是一個大方向,任何行為都可以用數據來說話,而數據分析之后又可以創造新的商業行為和利潤點。
作為技術大牛的王君海先生,先后服務于IBM和華為(西歐部),擔任的職位有:系統工程師、系統設計師、系統集成機構師,總而言之就是數據分析大牛,現任一家創業公司深圳趣動智能科技CTO。對于為什么創業,王君海先生在分享會中談到:自己創業僅僅為了自己的夢想。在這個現實得有些可怕的社會里,有那么一些人為了夢想還在堅持著。這就是我們整個世界變得更好的動因。王君海放棄了百萬年薪,在人生的登峰狀態下,轉身回國創業,每天加班至晚上11點,從世界500強高管到創業團隊CTO這樣的身份轉變也是需要莫大的智慧與勇氣。
就像活動最后的互動環節,嘉賓在答觀眾關于互聯網轉型的阻礙在哪里一樣,答案是沒有阻礙,互聯網是社會發展大勢所趨,是自然規律的演變結果,我們也相信未來人們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有人說,偉大的企業來自于偉大的預見,毫無疑問本次互聯網+制造業的分享會是嘉賓與觀眾的一場關于新時代科技的探討。參加活動的觀眾在這里與嘉賓相遇,向偉大的成功者學習經驗與方法,這樣的預見也同樣是一種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