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創客聯盟www.makerlm.com
知識是人類生活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人類社會賴以繼承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和提高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沒有知識,人們的正確觀點難以形成,分析問題缺乏依據,人們即使要有所創造發明也就失去了基礎。
現代心理學提供材料表明,一個人出生以后如果和外界接觸越多,神經細胞的信息也就越多,則產生突觸也多,神經傳導也快。所以知識面廣的人,具有較高的思維靈活性和深刻性。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牢固物理學基礎知識的人的想入非非也可能導致物理學中的創造發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知識是創造發明的一塊重要基石。然而,有了基石不一定就有了高樓大廈。搞創造發明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但有了一定的知識并不等于就有了創造力。因為創造發明的特點是要求人們放棄習慣的看法,轉而探求一種新的途徑,它要求人們勇于沖破傳統知識的約束,轉而開辟一條新的道路。所以說創造發明是難以在現有的知識倉庫里找到現成的答案。相反,死記硬背,全盤照搬的錄音機式學來的知識還會使人們產生頑固的定勢作用,阻礙人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所以,正確處理創造力與知識關系的要點是:
一、必須的知識結構。一般說即是指一定的基礎知識,較深的專業知識,廣泛的鄰近學科知識以及有關方面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知識。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善于觀察、探索、思考和推敲,做到既學到必要和扎實的知識,又不盲從、墨守現成的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自己敢于質疑,敢于提出新見解的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三、不要把知識和創造力截然分開。有人認為,應當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后,才能進行創造性的培養。我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妥當的。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已經掌握了完美的基礎知識。恰恰相反,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會使人對知識產生越來越強烈的貧乏感。因此,我們認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kerlm.com創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