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創客聯盟www.makerlm.com
再造想象就是一個人依據一定的描寫、說明、圖案等在頭腦中形成有關事物的形象的過程。例如我們閱讀小說時,根據作者的描寫,在頭腦中產生小說中人物或景物的想象。這種想象的突出特點是,依據某種現成的描寫、說明或圖案展開想象,獨創性較小,然而再造想象在青少年道德品質的培養上、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形成再造想象所具備的條件:要正確理解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再造想像就是用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所引起的,因此學生必須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
形成再造想象所具備的條件:
1、要正確理解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再造想像就是用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所引起的,因此學生必須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
2、豐富表象的儲備。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越多,再造想象的內容也越豐富,再造想象不僅依賴于已有表象的數量,而且也依賴于已有表象的質量,正確反映客觀現實的直觀材料愈豐富,再造出來的想象內容就愈正確。
這兩個條件是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的。沒有豐富的表象對有關語言的描述,圖表以及藍圖的各種符號也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因此,僅有表象的儲備也是不夠的。想象不是一定的表象的簡單重現,而是對舊表象的加工改造。因此,要幫助學生形成再造想象,教師必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教材,運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和引導學生參觀、訪問等。以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kerlm.com創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