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運用低價平民化的“3D打印機”進行創作與自行制造的方式很熱門,這些熱愛自己動手DIY的一群人,被命名了一個新名詞:“Maker”,有人將其翻譯為“創客”。
近日,創客聯盟攜手上市公司拓斯達共同舉辦“智造精彩 領炫未來”,讓用戶親臨研發實驗室,看3D打印從零件組裝到車間量產,全面深入了解3D打印技術。安德森在《創客時代》一書中預見“增材制造”技術,將會帶動全球“自造業”的風潮。本文將用SWOT分析方法為您全面解析3D打印。下面為您分析3D打印SWOT。
Strength(優勢):
優勢1、制造復雜物品不增加成本。就傳統制造而言,物體形狀越復雜,制造成本越高。對3D打印機而言,制造形狀復雜的物品成本不增加,制造一個華麗的形狀復雜的物品并不比打印一個簡單的方塊消耗更多的時間、技能或成本。
優勢2、產品多樣化不增加成本。一臺3D打印機可以打印許多形狀,它可以像工匠一樣每次都做出不同形狀的物品。傳統的制造設備功能較少,做出的形狀種類有限。3D打印省去了培訓機械師或購置新設備的成本,一臺3D打印機只需要不同的數字設計藍圖和一批新的原材料。
優勢3、無須組裝。3D打印能使部件一體化成型。3D打印機通過分層制造可以同時打印一扇門及上面的配套鉸鏈,不需要組裝。省略組裝就縮短了供應鏈,節省在勞動力和運輸方面的花費。供應鏈越短,污染也越少。
優勢4、零時間交付。3D打印機可以按需打印。即時生產減少了企業的實物庫存,企業可以根據客戶訂單使用3D打印機制造出特別的或定制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所以新的商業模式將成為可能。如果人們所需的物品按需就近生產,零時間交付式生產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長途運輸的成本。
優勢5、設計空間無限。傳統制造技術和工匠制造的產品形狀有限,制造形狀的能力受制于所使用的工具。例如,傳統的木制車床只能制造圓形物品,軋機只能加工用銑刀組裝的部件,制模機僅能制造模鑄形狀。3D打印機可以突破這些局限,開辟巨大的設計空間,甚至可以制作目前可能只存在于自然界的形狀。
優勢6、不占空間、便攜制造。就單位生產空間而言,與傳統制造機器相比,3D打印機的制造能力更強。例如,注塑機只能制造比自身小很多的物品,與此相反,3D打印機可以制造和其打印臺一樣大的物品。3D打印機調試好后,打印設備可以自由移動,打印機可以制造比自身還要大的物品。較高的單位空間生產能力使得3D打印機適合家用或辦公使用,因為它們所需的物理空間小。
優勢7、材料無限組合。對當今的制造機器而言,將不同原材料結合成單一產品是件難事,因為傳統的制造機器在切割或模具成型過程中不能輕易地將多種原材料融合在一起。隨著多材料3D打印技術的發展,我們有能力將不同原材料融合在一起。以前無法混合的原料混合后將形成新的材料,這些材料色調種類繁多,具有獨特的屬性或功能。
優勢8、減少廢棄副產品。與傳統的金屬制造技術相比,3D打印機制造金屬時產生較少的副產品。傳統金屬加工的浪費量驚人,90%的金屬原材料被丟棄在工廠車間里。3D打印制造金屬時浪費量減少。隨著打印材料的進步,“凈成形”制造可能成為更環保的加工方式。
優勢9、精確的實體復制。數字音樂文件可以被無休止地復制,音頻質量并不會下降。未來,3D打印將數字精度擴展到實體世界。掃描技術和3D打印技術將共同提高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形態轉換的分辨率,我們可以掃描、編輯和復制實體對象,創建精確的副本或優化原件。
以上部分優勢目前已經得到證實,其他的會在未來的一二十年(或三十年)成為現實。3D打印突破了原來熟悉的歷史悠久的傳統制造限制,為以后的創新提供了舞臺。
Weakness(劣勢):
1、材料的限制。3D打印的第一個絆腳石,就是所需材料的限制。雖然高端工業印刷可以實現塑料、某些金屬或者陶瓷打印,但目前無法實現打印的材料都是比較昂貴和稀缺的。另外,現在的打印機也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水平,無法支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
2、機器的限制。目前的3D打印技術在重建物體的幾何形狀和機能上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水平,幾乎任何靜態的形狀都可以被打印出來,但是那些運動的物體和它們的清晰度就難以實現了。 這個困難對于制造商來說也許是可以解決的,但是3D打印技術想要進入普通家庭,每個人都能隨意打印想要的東西,那么機器的限制就必須得到解決才行。
3、知識產權的憂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音樂、電影和電視產業中對知識產權的關注變得越來越多。3D打印技術毫無疑問也會涉及到這一問題,因為現實中的很多東西都會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人們可以隨意復制任何東西,并且數量不限。如何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規用來保護知識產權,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否則就會出現泛濫的現象。
4、道德的挑戰。道德是底線。什么樣的東西會違反道德規律,我們是很難界定的,如果有人打印出生物器官或者活體組織,是否有違道德?我們又改如何處理呢?如果無法盡快找到解決方法,相信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遇到極大的道德挑戰。
5、花費的承擔。3D打印技術需要承擔的花費是高昂的,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更是如此。例如上面提到第一臺在京東上架的3D打印機的售價為1萬5,又有多少人愿意花費這個價錢來嘗試這種新技術呢?也許只有愛好者們吧。如果想要普及到大眾,降價是必須的,但又會與成本形成沖突。
Opportunity(機會):
1、政策支持。2015年新年伊始,工信部正式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3D打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該計劃將針3D打印產業鏈中各關鍵環節如材料、工藝、設備和標準中的核心技術瓶頸進行布局,實現技術上的快速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還將通過需求牽引與創新驅動相結合,政府引導與市場拉動相結合,重點突破和統籌推進相結合,3D打印技術和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來推進我國3D打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和歐美國家3D打印戰略計劃相比,該計劃更加突出了技術創新和政府政策對產業發展促進作用,這將為我國追趕歐美3D打印的領軍地位提供強大的保障。
2、3D打印公共服務平臺的日臻完善。在互聯網時代,服務平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3D打印行業中顯得尤為重要。三迪時空網是 目前國內最大、最權威、功能最全的3d打印行業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主要服務對象是國內外3d打印機研發制造企業及院校、代理商、應用商、3d打印愛好者等所有相關企業及個人。國內還涌現了南極熊、微小網、中國3D打印在線等一批優秀的3D打印公共服務平臺。
3、3D打印廠商的蓬勃發展。國內一些3D打印專業提供三維數字化技術綜合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蓬勃發展,北京太爾時代、西銳三維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閃鑄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3D企業為3D打印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4、3D打印技術迅速成長。中國3D打印技術正迅速“生長”,北京、西安已建立“3D照相館”,顧客只需經過10分鐘的360度掃描照相,再加上幾個小時的3D打印制作,就能夠得到一個形象逼真立體的人物塑像。
華中科技大學3D打印工業園已確定落戶光谷未來科技城,首期規劃用地約500畝,投資額1億元左右。武漢已經制定了增材產業發展的五年行動計劃,3D打印技術作為增材產業發展的一部分,相關部門將不斷跟蹤產業發展狀況,適時的推動相關的產業發展。
Threat(威脅):
1、3D打印機是能源吞食者。根據拉夫伯拉大學的研究顯示,當塑料隨著高溫和激光融化的時候,做一個相同質量的模型,3D打印機所消耗的電力能源比注射模塑的方法多約50到100倍。2009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環境友好制造業項目指出,激光直接產生金屬沉積物(金屬粉末融合在一起)所需電能是傳統鑄造方法和加工方法的好幾百倍之多。正因為如此,3D打印機為小批量生產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工業型的3D打印機并不會在短時間內減少我們對煤電能源的使用。
2、有害的空氣排放物。根據伊利諾理工大學的研究顯示,當你在家里使用3D臺式打印機的時候,它可能會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3D打印臺式機在工作時的排放物與點燃一根香煙或是在一個煤氣爐或電熱爐上做菜時所產生的排放物相類似。這些粒子可以在人體的肺部、血管中沉積下來,會影響到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于有哮喘病的人。
3、槍支管理的漏洞。第一支成功打印出來的3D槍支已經是舊聞了,但是它影響力卻是非常重要。全球范圍內公司企業不斷發展,它們都想要出售這些槍支或是CAD的設計。Solid Concepts是一家工程公司,它曾經用第一把3D打印的金屬手槍發射出子彈。國會頒布的“不可探測槍支法案”,禁止不可被金屬探測器或是X射線掃描儀檢測的槍支,又被延長了十年的有效期限。但是,這使法律在槍支管理這一方面存在了一個漏洞:3D打印槍支即使含有小件的金屬也不在這一法案的禁止范圍內。
4、制造商的責任劃分。武器可以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那么一些安全設備如頭盔、自行車車輪和兒童玩具等也可以通過打印出來。當然,這會涉及到知識產權和商標歸屬權的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責任劃分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使用了3D打印的槍支射傷或殺死了某個人,或是使用3D打印的刀具刺傷某人,或是戴著3D打印的頭盔騎著自行車撞斷了別人的脖子,那么誰應該承擔這個責任呢?
3D打印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對某些傳統行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甚至沖擊,但3D打印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3D打印在推動社會向好的一面前進的同時,也有不少潛在的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性,但是,也許在將來的日子里,3D打印潛在的問題都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3D打印將一步一步地改變我們的世界,讓之變得更好。